推广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机制与政策研究报告
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建筑领域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绿色建筑是实现该目标的最主要的途 径之一,相对于新建建筑,截止2012年,中国的既有建筑面积已达500多亿平方米,其中绝大部分为非 绿色“存量”建筑,大多都存在资源消耗水平偏高、环境负面影响偏大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对既有建筑 实行绿色化改造是提升城市功能、节约利用城市空间总体任务的一个重要抓手。
在这样的背景下,项目从中国既有建筑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展开发展现状、技术措施、产业形态方面的调查,着重剖析绿色就业关系以及产业链等关键问题,分析投融资机制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领域中的具体实施途径,并给出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机制与政策建议。
在既有建筑现状及其绿色化改造研究方面,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分析中国既有建筑总体现状, 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总结中国中央层面与地方层面与既有建筑改造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现状,以及 技术标准规范情况;分析目前中国通过既有建筑改造而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7个项目的技术应用情 况,梳理适用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技术实施途径和成本效益。并取得了以下成果:给出了我国建筑市 场发展的矛盾: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速高于建筑体量的增速,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建 筑体量将继续增大;确定北方地区建成于1981~1997年的全部居住建筑,以及1998~2005年期间建成的 不满足《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居住建筑、夏热冬冷地区建成于1981~2001 年的不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居住建筑、夏热冬暖地区建成于1981~2005 年的不满足《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居住建筑以及建成于1981~2005年的不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公共建筑为绿色化改造的潜在范围,总面积约为351.5亿m2。直接范 围包含北方采暖地区居住建筑4亿平方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6000万平方米,共计5.1亿m2;在总结现有案例的基础上,归纳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适用技术类别并估算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节能率介于60%~72%之间,节水率介于23%~60%之间,增量成本最少的仅为60元/ m2,最多的为541元/ m2,其中节能改造占增量成本的比重最多,节水改造次之,最后指出了既有建筑绿色 化改造中的难点和障碍,并提出了适用于推进中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机制与政策建议。
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产业链研究方面,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调研国内、外绿色产业链的产 生和发展并分析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立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行业的产业链模式,分 析该产业链模式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建筑类型下的特征;根据以上分析,将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行业的产 业链模式应用到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中。取得了以下成果:梳理出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产业链由咨询设 计、产品生产、施工改造、运行维护及交付使用五个环节组成。其中,每一环节还包括各自的内含链。 各环节对应的主体,如设计院、建筑公司、物业公司、建材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通过纵向一体化或契 约形式构成产业链;给出了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产业链治理模式:从整体上看是综合联动型产业链,细化 到产业链内各行业,又有纵向一体化和契约式产业链;得出了该产业链的地区适用性、不同建筑类别适 用性的结论:在严寒地区,宜形成围绕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供暖系统改造及热计量改造为核心的产业集 群;在寒冷地区,宜形成以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太阳能技术、节水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链;在 夏热冬冷地区,易形成以咨询设计为主,注重技术应用的技术型产业链;在夏热冬暖地区,易形成以除 湿、隔热建材为主的产品导向型产业链;在温和地区,应以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链为主。对居住建筑, 宜形成以保温隔热改造、供暖系统改造、新能源利用为技术导向,咨询、施工、运营管理为主的综合型 产业链;对商业建筑,宜形成以系统设计、楼宇自动控制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链;对医院建筑,宜形 成以节电、节水技术为核心的需求导向型产业链;对学校建筑,宜围绕保温隔热技术、材料等形成产业 集群;对工业厂房,宜形成以建材产业为主的生产导向型产业链;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产业链模式做 了定性分析和提出了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剩余利润SL= Li=,判断企业是否应加盟产业链,之后分别计算产业链形成前后所需的改造费用,产业链形成前:改造总费用=(咨询费+建材费+改造费+管理费)× 改造面积;产业链形成后:改造总费用=[咨询费(1-G1)+建材费(1-G2)+改造费(1-G3)+管理费(1- G4)]×改造面积。G为产业链运行过程中的增加值或节约率。最后计算产业链的剩余成本SC=C0-C,得 出产业链的经济效益。并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结果表明,形成产业链后,改造总费用相比 于未形成产业链时节省了73.8万元,费用节约率达到16.4%,该分析证明该模式具有可观的经济、环境 和社会效益。最后,给出了促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行业的产业链模式应用和推行的政策建议。
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与绿色就业的关系研究方面,通过调研总结绿色就业产生的背景、特征、绿色就 业对社会发展的拉动效应,正、负效应的研究方法及绿色就业的岗位测算理论方法,给出了既有建筑绿 色化改造对绿色就业的影响分析;为绿色就业提供的就业来源、就业类型以及相关度的分析;结合既有 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就业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应用工时推算法测算出截止2020年绿色化改造本身可以创造的直接就业岗位有194754797个,接续管理所带来的间接就业岗位有5258390;应用投入产出法测算出 截止2020年绿色化改造本身可以创造的间接就业岗位有215788315个,接续管理所带来的间接就业岗位 有1156843个。最后,给出了促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绿色就业的政策建议。
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投融资机制研究方面,给出了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规模和资金需求量。远期规模:需要进行绿色化改造的既有建筑总面积有351.5亿m2,需求资金62万亿元人民币;近期规模:需要进行绿色化改造的既有建筑总面积有5.1亿m2,需求资金5250亿元人民币。通过调研既有建筑绿色化 改造的投融资机制研究背景、概念体系及外部性因素,分析国内、外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投融资模式的 研究现状,调查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投融资体质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中国国情,设计了适用于既有建筑 绿色化改造的融资模式。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初期阶段宜采用“改造资金=政府补贴+产权单位投资”的模式;发展阶段宜采用“改造资金=政府补贴+产权单位投资+各私营企业+业主投资”的模式;成熟阶段宜采用“改造资金=政府支持+产权单位投资+各私营企业+业主投资”模式。最后,给出了既有建筑绿色 化改造行业创新模式的投融资机制探讨及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根据项目开展以来组织的活动及取得的相关结论,本项目撰写了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四份子报告:《既有建筑现状分析及其绿色化改造政策研究报告》、《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产业链研究报告》、《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与绿色就业关系研究报告》和《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投融资机制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