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技术论坛”启动仪式暨第一期论坛“新型电力系统与碳中和”成功召开
2022年4月18日,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举办“碳中和技术论坛”启动仪式暨第一期论坛“新型电力系统与碳中和”。论坛旨在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和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为论坛致辞,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郭剑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系主任康重庆等23名专家学者参与“碳中和技术论坛”启动仪式和论坛,线上参与活动人数超过10万人。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
邹骥在发言中表示,科学技术依然是当今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依靠大量技术创新及快速产业发展,清华大学在具体技术领域的深入挖掘和跨领域的综合集成研究,将有助于引领碳中和科技研发和产业示范,并带动国民经济发展路径的创新与优化,最终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
郭剑波院士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在功能定位、政策法规、供需特性、产业基础、电价市场机制等方面展现出新特性,面临充裕性、安全性、可用性三重挑战,应从灵活性能力建设、电网技术研发与创新、综合提升技术、政策和市场机制等方面形成技术体系与应对方案。他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讲究先立后破,与现有系统相比要有延续性,要考虑存量资产的有效利用和系统发展的演变过程;在新旧系统共存的发展过程中,政策、法规、技术需要支撑模式转换升级,还要具备过程适应性。
华北电力大学系统自动化研究所所长王飞认为,要破解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问题,有赖于对“用户侧需求响应”和“市场化虚拟电厂”的推广应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王志峰研究员表示,正在研发中的第五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既可承担基础电力负荷,又可接纳弃风弃光作为电网灵活调峰电源,应成为替代火电的重要选项。
此外,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慈松研究员,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技术处副处长侯金鸣,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主任余占清分别围绕数字能量计算与碳中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全社会碳中和、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需求响应与虚拟电厂关键技术和基于大容量功率半导体的直流电网技术作特邀报告。
在论坛上,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教授张宁还介绍了《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路线展望》报告的初步计划。
此后,能源基金会将持续支持清华大学“碳中和技术论坛”系列学术活动以及相关专题研究,聚焦碳中和技术创新、工程布局与发展战略的前沿问题,为碳中和技术路线制定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