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零排放转型发展论坛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2022-2023年度会议”成功举办 首发《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蓝皮书》
2023年4月15日,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交通零排放转型发展论坛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2022-2023年度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邀请来自能源、气候、环境和交通领域的30余位专家,从国家、区域和全球的不同视角围绕道路、非道路及多领域协同的交通零排放转型开展讨论。会上同时发布了《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蓝皮书——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2022年度综合研究报告》。
图片来源: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零碳交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执行委员会主任王贺武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CCTP成立五年来的发展与取得的成果。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室主任吴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汽政研副主任、CCTP执行委员会委员刘斌,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部门主任、中国传播部门主任刘岱宗分别围绕中国交通领域零排放转型、中国汽车产业零排放发展,以及全球交通零排放发展为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吴睿指出,交通零排放转型已按下“快进键”,需要进一步细化政策调查研究、强化技术研发应用、重视产业数据牵引,大力拓宽基金渠道、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并加强各部门协同联动,推动减污降碳跑出“加速度”。刘斌指出,实现汽车产业零排放转型的关键,一是靠产品差异化,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二是靠降低成本,既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绿色溢价,这需要政策、技术和投融资金融等各项政策的支持。
在圆桌论坛中,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电联标准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交通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杰,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高级项目主任龚慧明和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安锋,共同就中国实现交通零排放的路径进行了探讨。龚慧明表示,发达国家的交通行业达峰普遍晚于其他行业,这是因为其交通行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以内燃机为核心动力机械的基础上的。我国的新能源车发展迅猛,发达国家的经验未必适用于我国,轻型车决定了交通碳达峰的时间,重型车决定了达峰之后碳减排的下降速度,船舶和飞机则决定了未来碳减排的底线,我国交通不仅能够实现3060目标,甚至能发挥更积极的引领作用。
会上,CCTP执行主任、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安锋代表CCTP发布了《中国交通零排放转型蓝皮书——暨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2022年度综合研究报告》。该报告梳理总结了国内外交通领域零排放转型的趋势与现状,涵盖了交通行业碳核算方法、传统燃油车减排路径和现状、商用车电动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结构调整,以及海运减排等主题。报告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案例的剖析,提出了结合我国实际的政策建议。
会议还设立了“多领域协同的交通零排放转型”和“区域交通运输零排放转型进展”两个分论坛与“非道路交通如何加速零排放转型”和“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出行的措施与管理”两场圆桌讨论,近20位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