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展

《中国海上风电基地化发展路径研究与示范》报告发布 助力因地制宜开展海上风电建设

11月29日,由能源基金会支持、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承办的《中国海上风电基地化发展路径研究与示范》课题成果在广东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技术大会召开期间发布。

海上风电对中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但目前我国存在着产业布局分散、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能源基金会支持鉴衡认证中心开展海上风电基地化发展路径研究。报告从海上风电基地化系统性政策、实施路径、融合发展,以及案例研究四个方面展开,针对国内不同的地区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电力消纳市场等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并着重分析了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的案例。报告对各地找准定位,避免同质化,因地制宜制定海上风电发展战略和产业基地化发展方向等提出了建议。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原副司长史立山,中国职业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南方电网公司原副总经理毕亚雄,能源基金会清洁电力项目组主任张永平,鉴衡认证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高级顾问刘维方参会并发言。来自能源主管部门、国际组织、相关领域及企业的领导、专家与负责人共计150余人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史立山认为,该报告的发布具有指航灯的作用,将会为中国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希望未来能通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专业化的工程服务体系,技术创新网络及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机制,为海上风电开创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原副司长史立山致辞(图片来源: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官方)

秦海岩在发言中对能源基金会多年来对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期待报告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我国东南沿海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在当地市场的开发提供帮助,为海上风电发展找出一条地方政府与产业双赢的路径。


鉴衡认证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发言(图片来源: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官方)

能源基金会清洁电力项目主任张永平认为,海上风电临近沿海负荷中心,在推动整个能源供应结构改善方面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在带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相关产业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希望这一项目成果的发布,能够为推动中国海上风电基地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也能为中国能源转型,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海上风能人的力量。


能源基金会清洁电力项目组主任张永平致辞(图片来源: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官方)

发布会的圆桌讨论环节上,嘉宾们对海上风电基地化发展中如何解决“集而不群,群而不集”等问题,以及汕头样本带来的启示提出了诸多宝贵的建议。专家指出,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由政府给予资源、土地、人才等创新要素的保障,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的“新质生产力”,从而降低整个产业链的综合成本,增强产业的根植性,有效支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专家建议,在基地化建设过程中,“链长”企业要立足当地,放眼全球。政府要给予足够多的支持,减少“链长”在公共研发上的投入,支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最终,在海上风电产业集群中,形成从开发商到制造企业、从用能到负荷、从能源供给到“海上风电+”产品应用的生态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之路,并把中国的优势辐射至海外,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官方)

本次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还设置了大会开幕式、发展战略座谈会等环节。能源基金会清洁电力项目组主任张永平受邀出席并在国际合作环节致辞。他表示,能源基金会将继续积极支持海上风电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对话,为海上风电研究项目提供资助支持,理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思路。

文后附报告下载链接:
《中国海上风电基地化发展路径研究与示范》

项目进展
条件检索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