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碳中和的Z世代气候传播与人群分类研讨会会成功举办
Z世代是指出生于1995至2009年间人群。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这一群体对气候变化有独到的认知和行动模式,同时又具有巨大行动潜力,是气候行动倡导的重点针对对象。迪拜当地时间12月9日上午,由能源基金会与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主办的“针对Z世代参与碳中和的传播与人群分类”分享讨论会在 COP28大会会场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探索如何在年轻一代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气候传播和公众动员路径。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杜少中、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高级项目主任荆卉等各界专家参与会议。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杜少中在开场致辞中强调,气候问题对人类而言至关重要,但对气候问题有清醒科学认知的公众却在少数。面对这样的落差,必须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做好广泛传播,才能提升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气候意识。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杜少中在活动中致辞
(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高级项目主任荆卉在致辞中指出,气候目标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广泛的公众参与,尤其是Z世代人群。与前辈相比,Z世代受气候变化影响更大,还将承担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任。今年,能源基金会支持清华大学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开展专门针对中国Z世代的气候传播研究,希望能将这一代人的气候焦虑转化为他们改变生活方式和倡导气候解决方案的实际行动。
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高级项目主任荆卉在活动中致辞
(图片来源:直播截图)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繁旭分享了在针对中国Z世代气候传播叙事策略问题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曾繁旭教授强调,尽管与其他群体相比,Z世代的气候风险感知略显不足,但在知识和能力赋能条件下,这一群体有很大的行动潜力。通过深入研究,曾教授发现利用与Z世代的底层生活信念和身份认同相结合的气候叙事进行传播,会比传统的科学数据更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愿。在和中国的Z世代沟通气候问题时,他建议突出爱国情怀、个人提升和多样化的价值观等Z世代偏好的元素,避免过度使用带有压力和负担倾向的词汇。最后,曾教授提出,研究团队也在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工具包,帮助领域机构更精准、更有策略地针对Z世代开展气候传播活动。
曾繁旭教授在活动中进行主题分享
(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来自科学研究机构、国际青年人组织和中国民间机构的三位代表共同就“如何动员青年一代参与气候行动”话题展开讨论。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室首席专家张永香分享她在与年轻人沟通科学议题时的发现。她提出,不论年龄大小,年轻人对气候变化充满热情,并愿意提出解决方案。虽然这些方案有时并不完全切实可行,但他们已经表现出了对气候变化的高度责任感。
“如何动员青年一代参与气候行动”圆桌讨论
(图片来源:中华环保联合会)
中华环保联合会国际部副部长倪垚则分享了中华环保联合会作为平台机构如何连接各成员组织并支持青年参与气候行动。他提到了与能源基金会合作的两个项目——“益起低碳”小额资助和策略传播菁英计划,这两个项目已经吸引了许多青年参与,贡献了众多低碳转型的本土解决方案,并提供了知识共享的空间。
最后,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气候与青年参与顾问谢里夫·埃勒法耶(Sherif Elrefaey)分享了他在全球范围内与不同国家青年组织合作的经验。他建议制定跨国合作机制,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青年交流和合作,加强青年在气候行动中的作用。
专家们的分享也引起了观众的积极讨论。一名北京市中学生代表分享道,青少年对了解并参与气候变化行动的兴趣浓厚,但在实践中常感到认知不足,希望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增加面向青少年的气候变化及环境教育内容。
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高级项目主管黄玮在会议总结时指出,青年人参与气候变化的热情弥足珍贵,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行动,中国的气候变化传播者们可以采取更具国际视野,和受众分类意识的工作手法,推动更多中国青年人参与到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