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展

清洁能源技术与双碳科学论坛 专家学者跨领域探讨应对气候变化可行之道


图片来源:线上会议截图

11月4日, 由新媒体平台“知识分子”、“赛先生”和智识学研社联合主办,能源基金会支持的“2022清洁能源技术与双碳”科学论坛于北京召开。论坛 邀请洁能源技术领域权威专家与能源政策、能源战略领域专家跨学科展开对话,共同探讨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可行之道。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指出,由于对能源资源禀赋认识的局限性,一些能源负荷很重的地区长期以来认为自身‘负荷重、资源缺’,却没有认识并开发身边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形成了对外来电、外来煤的依赖,这是一个影响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的实际问题,有研究表明,1KWh的电力,东部自发电的成本比西电东送的成本更低。另外,通过相关研究数据的论证,杜祥琬强调,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利用是我国自己可以掌控的,它不依赖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幻,有利于能源体系的独立性和安全性,低碳转型和能源安全并行不悖。

碳中和通常被认为有关科学和技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会上解释说,它本身也是经济学和管理学。技术的变革带来新的复杂变化,背后对应经济的巨大影响,体现为经济结构和增长动能的巨大变迁。在碳中和的愿景下,围绕碳排放和碳汇的技术革命和产业政策将改变生产函数,改变了经济运行的方式。碳成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碳中和也改变消费者效应函数,这对于经济学也是范式冲击和巨大变革。从这个角度,碳中和不仅是经济革命,也是经济学革命。碳中和议题是一场深刻的社会系统变革,会带来巨大的、对社会结构改变的可能性,背后是大量投资在做支撑。

回到有关技术的讨论,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认为,目前来看,技术创新几乎是大家就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唯一可能形成的共识。截至目前,他感到,气候变化并没有在全球形成坚固的“故事”,往往是走几步前面就会有阻碍,在困难和挑战后,各国又有一些新的思考、调整和再平衡。这个过程中,技术进步本身非常重要。

针对能源危机以来对能源转型的不同认识,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认为,抓住风光电力的发展,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他表示,中国目前在硅片、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产量上都有占全球支配性地位。2022年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额近260亿美元,2021年风电出口额达72亿美元,新能源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也是新的增长动力。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灿、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学杰、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能源基金会项目副总裁李洁等出席了论坛。

项目进展
条件检索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