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展

碳中和愿景下海南省“无废岛”建设研究项目 为海南省全域建设“无废城市”提供切实支持

2023年5月21日,碳中和愿景下海南省“无废岛”建设研究项目(第一期)结题研讨会在三亚市顺利召开。多位院士、业内资深专家和海南省相关政府部门组成专家组研讨验收项目成果,项目课题组成员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李金惠教授,项目支持方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组刘欣主任、项目主管张西雅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图片来源: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

该项目以省级生活垃圾处理和三亚市“无废城市”建设这两个领域为研究对象,开展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处置减污降碳潜力分析及城市维度固体废物减污降碳协同管理路径优选研究,构建了“无废城市”建设环境排放评估模型,编制了固体废物管理生命周期环境排放清单;同时建立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碳排放和“无废城市”建设碳排放核算方法,提出了省域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与碳减排协同控制、市域“无废城市”建设减污降碳工作的相关建议,并支持海南省制定并印发了《海南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在省域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处置减污降碳潜力研究中,项目组通过分析海南省域层面生活垃圾流向流量,量化了海南省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减污降碳潜力。研究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岛内再生资源特别是废纸、废橡胶和废纺织物的回收处理体系;二是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规范收集;三是减少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入炉垃圾中废塑料、废橡胶等化石基固体废物含量;四是推进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及处理设施能源清洁化;五是开辟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新路径。在城市维度固体废物减污降碳协同管理路径优选研究中,以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三亚市为例,量化分析了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等主要类别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减污减碳效益。研究下一步建议,一是健全再生资源利用体系;二是升级生活源固体废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三是构建生活源固体废物个人普惠账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四是推进生活源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五是推广应用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新技术。


清华大学李金惠教授介绍项目进展 图片来源: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

研讨会上,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的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总体组组长赵宪庚院士指出,项目的技术路径具有可复制、可推广性,后续可以继续推动垃圾焚烧飞灰等领域建立一套标准,并建议明确“净塑”和“禁塑”的概念和区别。北京师范大学杨志峰院士提出,除了城市层面,农业农村也是比较大的问题,建议围绕“无废乡镇”“无废农村”,继续研究农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减污降碳。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王琪院士认为,固废处理处置不宜“一刀切”,不能一味追求零填埋全焚烧,固体废物如何有效回收利用,达到“零废弃“才是未来固废处理的目标。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吴晓晨副院长提到,由于海南岛的特殊性,海南省可能较难建成门类齐全的资源回收行业,建议结合海南省可再生资源回收体量小的特点,明确资源回收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赵华林主席从实施层面提出,可继续为海南2030年无废岛建设提出资源回收、收集及资金配套方面的政策建议。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处李杰处长表示,在国家的指导下,海南省正有序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已有三个市县列入国家名单。项目结合海南实际,从省域生活领域和三亚城市维度对“无废城市”建设减污降碳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作为政府部门,将考虑合理利用这些政策建议,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更好地推动海南“无废城市”建设,同时也为国家“无废城市”探索提供海南案例。

刘欣主任也高度评价了项目研究工作,认为项目协同国家层面、海南省和三亚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充分结合了地方管理需求。他建议进一步总结凝练报告创新亮点,加强成果宣传和示范推广,并期待有关生活垃圾和城市固废综合治理的措施能够进一步量化、工程化,同时,希望能够进一步处理好固废与大气两个环境要素在降碳减污中的系统性问题。

项目负责人郝吉明院士表示,海南省“无废城市”建设和“双碳”目标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旨在通过一期项目、二期项目等课题分批分类观察分析发展中的真正问题,为管理部门答疑解惑并提供建议,滚动式推进海南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最后,郝吉明院士感谢能源基金会24年来对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长期支持,也希望通过合作项目进一步培育高水平专业人才。


项目负责人郝吉明院士总结发言 图片来源: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

项目进展
条件检索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