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基金会支持环境规划院率先启动中国环境与气候协同保护战略系统性研究
近期,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长期战略目标,也对“十四五”生态环境与气候协同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为此,10月21日,在能源基金会的资助下,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启动了“中国环境与气候协同保护战略与能力建设研究”。这也是生态环境部首次系统开展环境和气候协同保护领域有关研究。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王金南院士、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等出席会议。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本项目将在多个层面开展创新性研究。一是在国家层面,首次在十四五生态环保规划实际编制中系统考虑环境和气候协同的目标与对策,并将其作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推动能源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予以落实;二是在区域层面,首次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黄河流域等大气污染严重且碳排放强度高的区域开展系统性研究,将基于结构调整升级为主的协同减排措施作为主要减排领域;三是在重点领域层面,从以人为本、保护人体健康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重点选取了常规污染物和碳排放的重点和难点领域—居民供暖散煤替代开展行政管理、经济政策和创新技术的综合研究;四是在政策评估层面,综合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等工具对十三五大气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成本及环境、经济、社会、健康等多重效益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分析后疫情经济激励措施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对十四五规划重大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进行预评估。五是在城市能力建设层面,设立城市大气环境综合管理与低碳行动伙伴关系(CAMCAP),及时将国家有关研究成果与地方城市共享,推动在城市层面加速空气质量达标、温室气体达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三达”。
能源基金会邹骥总裁建议与会各方深刻理解当前形势,将本课题作为落实中国气候新战略的重要科学研究,通过重构基于自然资本投资的新增长理论,推动能源经济发展与环境气候相适应相协同。他希望环境规划院作为生态环境部的核心技术支持团队,科学分析“十四五”发展形势,为十四五中国环境与气候协同保护的目标、措施和制度的提出提供坚实支撑。
与会专家与相关代表共同认为,开展中国环境与气候协同保护战略与能力建设研究项目具有重要意义,并结合各自领域,从不同角度对项目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该项目计划在明年三季度结项。
来自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山西省和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所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属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能源研究所、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的知名专家以及能源基金会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