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协同的空气质量改善战略研讨会顺利召开
10月24日,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协同的空气质量改善战略研讨会” ,对强低碳情境下粤港澳多污染物及气候协同改善目标、路径及治理措施进行了讨论,推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生态环保发展的任务要求。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总工蒋宏奇出席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出席并主持会议。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气象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香港环境保护署、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的二十多名领导和专家参会并展开讨论,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参加会议。
(摄影:刘欣)
各方专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协同的空气质量改善战略》、《珠三角空气质量达到WHO-III水平的中长期战略研究》、《深圳市碳排放达峰、空气质量达标、经济高质量增长协同“三达”研究》等能源基金会支持的相关课题设计及进展进行了探讨,专家还分享了香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及气候行动的经验及臭氧年际与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气候的相互作用等,并对粤港澳大湾区中长期气候协同条件下以臭氧和PM2.5为核心的多污染物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路径与大湾区臭氧和PM2.5协同改善的中长期方案和温室气体减排潜力进行了研讨和评估。
鲁修禄厅长表示,要持续加强生态环保宣传工作,建立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把大湾区的生态环保建设落到实处,为对标国际先进空气质量、达到绿色低碳的目标做出不断努力。蒋宏奇总工建议,在下一阶段的强低碳情景下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中应实施以PM2.5和臭氧为主的常规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并打破以往在实际操作层面区域分割的模式,高效推动区域联防联控。
刘欣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空气质量和经济发展方面均与国际接轨,大湾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将会为中国下一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先进经验和有力的事实依托,这是能源基金会首次在粤港澳大湾区支持空气质量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控制相关研究和讨论,此后也将成为基金会的工作重点之一。
(摄影:周雪萌)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能源基金会支持的研究课题把握住了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治理和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领域的关键问题,并建议考虑将短寿命温室气体的控制纳入未来研究。
下一步,能源基金会将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总结专家意见,结合领域和各方需求,深入开展研究,为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协同的空气质量改善相关工作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