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展

能源基金会参与社区居民低碳消费探讨 助力社区低碳转型实践

1月11日,由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组织召开的“社区居民绿色低碳消费研讨会”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促进社区居民低碳消费工作指南》(下文简称“《指南》”)。来自研究机构、NGO、企业的专家代表以及社区工作者从不同维度分享探讨了社区低碳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经验。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项目组高级项目主管林微微参会并分享了能源基金会在社区低碳发展取得的成果及推动社区工作的思考。

研究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总量的53%。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突破65%,城镇人口达到9.21亿。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用能需求将会大幅增加。减少居民消费带来的碳排放,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之一。而社区作为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也是居民生活消费的主战场,它将成为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指南》整理了国内社区低碳实践案例,结合案例剖析社区推动居民低碳消费的工作现状,总结出推动社区层面工作的五大策略,即优化硬件设施、培育社区内生性资源、整合社区外部资源、推动居民教育与参与、鼓励行动经验传播。《指南》还归纳出包括改造供能设施、推动基层工作者能力建设、创建示范社区、完善社区机制及经验交流等在内的19个具体行动措施,并定性分析了每项措施的减碳潜力、资金投入及实施难度。《指南》旨在为街道、社区管理者、物业公司提供具有借鉴价值的实践手册,支持街道、社区的相关绿色低碳消费工作。

社区工作庞杂,推动社区绿色低碳发展需要久久为功。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高级项目主管林微微分享了未来推动社区工作的几点思考:在工作策略上,需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一方面总结凝练试点项目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另一方面联动有关主管部门,通过政策进行推广复制;在实施上,应着眼于社区治理架构和社区文化的建设,注重体系性和制度性的工作;同时,在之前基金会社区工作基础上,继续注重工具的开发和应用;在传播方面,应推动政府部门、社区管理者、物业、居民、服务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平台建设与互动交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区低碳工作。

国家节能中心宣传培训处副处长杨碧玉认为,政府主导的节能减排工作需要提出社区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思路,并重点考虑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设、管理机制的衔接、以及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引导等几项重点社区工作。

会上,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范层峰分享了能源基金会支持的“北新泾街道绿色低碳韧性社区创建实践项目”的实施效果。目前,北新泾街道已经实现了共享充电桩全覆盖、试点小区应用光伏发电技术和储能技术并接入国家电网并保障小区的应急用电,同时北新泾街道还开展了生境花园共建试点。

项目进展
条件检索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