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进展

“中国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及支撑技术研究”结题 助力打造可再生能源产消一体的农村新能源系统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清洁供暖,加速散煤淘汰是农村能源生产消费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减污降碳的重点突破口。2022年1月12日,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承担的“中国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及支撑技术研究”项目举办项目结题会。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研究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用能现状及能源使用带来的碳排放、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农宅围护结构节能改造进展缓慢、清洁取暖技术方案主要以“煤改气”、“煤改电直热”替代为主,存在能源安全隐患和燃气供应不足等风险,初投资或运行费高。同时,研究提出打造降污、节能、减碳、舒适、经济五位一体的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原则和15项评价技术指标,推荐了农村清洁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经济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包括:建筑用能电气化技术、分布式建筑光储直柔技术、屋顶光伏供暖技术、生物质集中供热技术、生物质热解气技术、生物质天然气技术、生物质“热-电-肥” 多联产技术。

项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北方清洁取暖行动的推进和城镇化进程影响,我国农村建筑用能和碳排放已于2016年双双达峰,目前处于下降趋势,到2020年,农村住宅消耗约3亿吨标煤,排放CO2约5.5亿吨。在理想发展情景下至2030年能够消除农村散煤,2040年农村建筑可实现近零排放,并基本淘汰市政用电、生物质直燃,液化石油气、燃气等能源。至2060年,在满足农村建筑用能后,额外的屋顶光伏发电量将达到1.2万亿kWh,额外的生物质能达到7.9亿tce,这些能源将产生超过15亿吨的碳排放替代潜力。

与会专家江亿院士对该研究内容表示肯定,并认为农村应打造可再生能源产消一体的农村新型能源系统,从能源的消费者转变为能源供给者,实现减污降碳重点领域突破。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在碳中和远景和减污降碳政策驱动下,建设农村分布式的新能源系统是新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与清洁低碳可持续能源系统发展目标完全一致。

项目进展
条件检索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