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余位专家学者为进一步推进氨减排出谋划策
目前我国二次PM2.5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大气氨氧化产物是其重要组分,而针对其减排的研究、措施等还比较薄弱。10月31日,在能源基金会支持下,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举办“城市大气氨排放来源及环境影响”学术沙龙,为进一步推动氨减排提出技术及政策建议。
图片来源: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秘书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柴发合研究员,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陈建民特聘教授,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丁焰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葛茂发研究员,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韩玉花副研究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黄成所长,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黄昕教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所所长雷宇研究员等来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700多名专家、学者及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葛蕴珊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宋宇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学军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潘月鹏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格慧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张霖研究员六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包括“大气氨的来源解析”,“轻型车氨排放特性研究”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目前我国二次PM2.5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大气氨氧化产物是其重要组分,未来需进一步关注氨减排问题。应加强科学研究,明确其成因和影响;充分发挥多种监测手段优势,与模型模拟紧密结合;强化精准溯源,建立精细化动态的排放清单,从不同尺度开展源解析工作;在重点城市开展减排试点工作,应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城市、不同区域切实可行的减排路径;应推动政策制定与落地实施,助力我国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能源基金会环境项目主任刘欣主任表示,除上述外,还应系统性研究氨与其它气态污染物间的交互影响;加强氨的循环利用,实现减污降碳的协同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