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研究联盟成立仪式暨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并得到了能源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万军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迈进,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划与政策的评估分析,提高规划政策制订的科学水平。联盟平台的成立将汇聚各方研究力量,有效促进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技术方法、参数系数、案例应用场景的完善,有力支撑环境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致辞中表示,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在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要紧密结合大气十条3.0,建设美丽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逐步扩展评估范围,例如对公共环境政策带来的公众心理感受进行评估。面向市场主体算好“三本账”——排放账、能源账、经济账,支撑经济激励政策更加有效推动绿色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联盟成立引导性发言中表示,能源基金会自2017年起支持环境规划院等机构开展了多项重要环境政策的费效分析研究,成立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研究联盟是个重要节点,具有里程碑意义。他建议在联盟的推动下,扩大费效分析研究和应用范围,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类,提出一套工具箱,形成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助力环境决策。
联盟成立仪式由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蒋洪强研究员作为发言人,共同宣布了联盟的成立。联盟的成立为推动环境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将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促进环境政策研究的深入发展。
刘欣在主持中提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开展重大环境政策的经济社会影响评估,对环境政策在制定实施过程中的成本和经济社会环境健康等多重效益要进行系统分析。费用效益分析将在政策制定、政策实施评估等应用场景中的作用不断加强。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毕军、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蒋洪强以及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教授张俊杰分别就“如何开展有效的环境费效分析”“环境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及应用”和“气候变化的金融风险评估”等作了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庞军主持了圆桌论坛,与会嘉宾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中、王华,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田春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维华和南京大学副教授马宗伟。专家们围绕环境政策费用效益分析的实践和挑战进行了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