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基金会开展中美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圆桌对话 推动落实2030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目标
为支持“阳光之乡声明”实施,推动中美两国共同努力实现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的目标,能源基金会、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于2024年1月24至25日在美国纽约共同主办“中美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圆桌对话”。本次圆桌讨论为中美两国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部署提供交流平台,双方共同探讨电力市场设计、可再生能源并网、灵活调峰、储能及分布式能源方面的政策经验与投资策略,为下一步两国的国家政策制定提出建议,以促进中美乃至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方面的国际合作。
中美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圆桌对话合影(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创始研究员大卫·桑德罗(David Sandalow)、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致欢迎词。美国气候副特使里克·杜克(Rick Duke)及中国驻美大使馆参赞陈达出席本次圆桌讨论并做主旨发言。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左),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创始研究员大卫·桑德罗(David Sandalow)(中),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右)为活动致欢迎词(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能源基金会战略合作副总裁卫梵斯(David Vance Wagner)主持主旨发言环节(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美国气候副特使里克·杜克(Rick Duke)线上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邹骥指出,我们从中美双方需求出发,支持“阳光之乡声明”实施,推动双方能源气候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这次可再生能源圆桌只是双方交流的开始,能源基金会在未来会支持更多学术机构之间、企业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增强彼此信任,开辟新的国际合作机会、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中国驻美大使馆参赞陈达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本次对话围绕如何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有韧性和高效运行的新型电力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电力市场设计,包括建立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机制,强调了在高峰时段实施灵活的定价机制,同时引入容量市场等机制以维持稳定性。在输电系统方面,强调了扩展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电网互联,以及利用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来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的重要性。在灵活性负荷管理方面,讨论了通过法规和激励来优化负荷管理,以增强电网在可再生能源波动时的可靠性,同时探讨了电动车双向充电模式下电车与电网的融合潜力。在能源存储方面,讨论了如何进一步应对挑战、优化商业模式,并通过监管框架支持储能项目的扩大规模。分布式被认为是推动能源转型目标的关键,会议进一步讨论了分布式可再生项目规模化部署的挑战、商业模式和相关监管变革。
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高级项目主任王志高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能源基金会清洁电力项目主任张永平发言(图片来源:能源基金会)
此外,来自牛津能源研究所、世界资源研究所、GridBright、Grid Strategies LLC、标普全球、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布鲁金斯研究所、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美国丹佛大学、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远景能源北方科技公司、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等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讨论。能源基金会战略合作副总裁卫梵斯(David Vance Wagner)、能源基金会清洁电力项目主任张永平、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高级项目主任王志高分别在会议期间担任主持,进行主题发言和参与讨论。
中美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圆桌讨论(图片来源:哥伦比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