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能源政策系列对话:储能政策”会议召开
9月11日,能源基金会和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共同组织召开“中美能源政策系列对话:储能政策”线上会议,为探索中国下一步储能政策研究工作重点提供借鉴。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前委员谢丽尔·拉弗勒,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创始人兼执行总监杰森·博尔多夫,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首席研究员、美国能源部政策与国际事务前代理部长兼助理部长大卫·桑德罗,美国储能协会首任首席执行官凯利-斯皮克斯-贝克曼,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基础设施负责人科琳娜·斯蒂尔,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王志轩,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俞振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以及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等50多位来自中国、美国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出席会议。
2020年9月11日中美储能政策会议与会人员(部分)
美国和中国储能装机规模位列全球前两位,市场稳步增长,发展前景广阔。
与会专家就储能市场,支持储能的政策措施,储能对于零碳电网及电网稳定性的意义,公共资金引导作用及下一步计划五个方面展开讨论。
专家认为,美国主要通过完善电力市场规则,提供补贴和投资税收减免支持储能市场;中国储能产业虽有利好政策,但缺乏实施细则,尚未营造出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且受电力市场化程度影响,对应的市场机制尚未成熟,盈利模式单一,主要从峰谷价差中进行套利,建议进一步发掘储能在电力辅助服务以及输配电等领域的价值。中美专家普遍认为应尽快完善针对储能的市场机制,设计完善的定价和招投标机制,探索适宜的储能服务付费模式。此外,储能有助于构建零碳电网,但长时储能仍存在市场和政策,以及频率管理、惯性短路电流、电压支持等实际技术问题,未能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
专家指出,储能发展需要发挥政府公共资金的引导作用,将储能和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与当前经济刺激、扶贫、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激励中国两大电网企业在用户侧储能资源介入方面的投资,利用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长期还款、贷款机制,带动储能的投融资。
配备储能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是当下中美两国储能领域的投资热点,会议建议下一步围绕“可再生+储能”模式举行专题对话会,探讨新能源配储能的付费机制、商业模式和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