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动态

COP24 | 在卡托维兹“讲气候故事”

第二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4)正在波兰小城卡托维兹召开,“气候传播”这一话题受到了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它是促进人们认识气候变化、共同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力。做气候传播,其实就是要讲好气候变化相关的“故事”。而“讲故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头脑中有分析系统,也有体验系统;分析系统帮我们解读科学,体验系统推动我们行动,而驱动体验系统的就是“故事”。

当地时间12月7日,COP24“中国角”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与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了“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来自政府、媒体、高校、研究机构、NGO的代表,讨论如何通过有效的传播,讲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故事,推动国内外气候工作。


解振华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

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就气候谈气候,而是要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中国已初步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这条路任重道远,气候传播和公众参与应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希望气候传播抓住气候变化的大方向,讲好中国和世界低碳发展的最佳实践和故事,提升全球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与信心;
第二,开拓公众参与的机制设计,气候信息要公开透明,提升公众对于气候变化工作的知情权,推动决策过程的信息公开。
第三,将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知易行难,我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消费;
第四,加强气候传播和公众参与的国际合作。


俞岚
中新社编委、经济部主任

在新的数字化时代,媒体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和定位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我看来,我们的首要担当是倡导气候变化共识,首要任务是提升公共意义和愿景,首要主张则是强化技术驱动,最终目标是让全球气候治理更有效率。


张志强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综合部副主任

中国面临着低碳转型的迫切要求,在工业领域实现达峰后,居民消费侧的碳排放比重日趋上升,现有的研究表明,交通,建筑,日常消费,衣着和饮食是居民家庭碳排放的五大领域,在宏观领域要通过政策法规和标准等进行间接干预,在微观领域要通过广告影视等手段进行直接干预,青少年是未来潜在的消费者,要通过教育等方式塑造其低碳消费观。


荆卉
能源基金会策略传播项目主任

中国的气候传播叙事有三个常见视角:“大事”视角、“未来威胁”视角和“低碳行动”视角。作为气候变化的传播者,我们要对气候叙事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与完善,检验的标准是能否真正有效地促进气候行动。


王彬彬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项目主管

很多国家的公众气候变化意识都不低,但问他们是否采取实际行动时,比率就降下来了。可见,全球范围内,意识和行为改变之间存在差距,这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挑战。气候传播不能再老生常谈,要寻找创新策略和方式。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