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产业政策差异,还是安全问题,都不应该妨碍绿色贸易自由化
鞠建东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
最近国际贸易政策的争议集中在产业政策和安全问题两个方面,但是这两个问题在绿色贸易领域都渐趋共识,即绿色贸易应该自由化,无论是制度差异,还是安全问题,都不应该妨碍绿色自由贸易,反而应该起到促进作用。
产业政策是当前多重危机下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心议题之一。危机是多重均衡,危机的产生部分来源于经济外部性,即每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的行为及身边的环境产生影响;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直接干预,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即是产业政策。
中美曾就产业政策的理解有分歧,但当前日渐趋同。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期间,美国不少人认为中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制度的竞争,即中国有产业政策,而美国主要依靠市场,因此要求禁止中国的产业政策。五年后的今天,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有180度的转弯,开始大力使用产业政策,例如在芯片、《通胀削减法案》里涵盖的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政策。因此,中美在新能源行业产业政策上的态度愈发趋同。
中美在产业政策上的趋同是两国政府的正确选择。气候变化问题,高科技创新,都是强外部性的领域,市场失灵,必须依靠政府的产业政策来推动。
全球治理体系的另一个中心议题是安全,包括国家安全、技术安全、产业安全等,一些国家会以安全为理由限制进出口。但是,世界安全、气候安全是最大的安全,因此,所有以国家为理由的安全都要服从世界安全、气候安全。
为促进各方就产业政策、安全问题达成共同的理解,有如下三个建议。第一,关于绿色产品的贸易壁垒不宜继续增加,例如,欧美不应继续提高电动车和光伏产品的贸易壁垒。第二,既然大家都认为,在绿色产业的投资远远赶不上防范气候风险的要求,那么绿色产业的补贴就应该越多越好。应鼓励各国针对绿色产品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即提供补贴,并允许各国在产业政策上相互学习、竞争与合作,以推动全球范围内绿色产品的发展。第三,国家技术安全层面的顾虑和限制不应成为阻碍国际气候安全与合作的绊脚石,以安全的旗号对绿色产品的技术限制会致使全球绿色技术合作陷于困境。既然各国同意全人类当下最大的安全危机是气候安全危机,我们就应抛弃在绿色技术上的钳制,从而在技术层面上形成更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