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稳增长、促消费,寻求动态平衡的发展之路
2021年是中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第一年,去年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实现了8.1%的增速,GDP总量达到了114万亿,其中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0%;与此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增长了5.2%,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52.4亿吨标准煤。
这其中需着重思考,在保障全盘经济增长、稳定进出口贸易的前提下,应如何处理好各方面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面对双碳目标与疫情未平复情况下经济环境的挑战,习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具有高度指导意义: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疫情冲击下2022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的总体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第一季度实现了4.8%的经济增速,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4%,总体平稳。中国的经济目前仍然处于疫情冲击期,国内疫情多点、多时段散发,同时国际环境的突变造成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扬,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总体平稳非常不容易。
其中,农业增长比较稳定,工业正在恢复,投资增长加快,外贸增长放缓,消费品价格涨幅总体可控。居民收入增长和增速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符合中央的基本要求。就业总量基本稳定、略有提高,但结构上存在一定问题。
总体需求供给方面,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长普遍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增长,农业、工业、制造业、建筑业比去年第四季度进步,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和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差距较大,尤其住宿和餐饮业出现了负增长。房地产负增长2%,比去年第四季度表现略好。其他一些领域基本持平。
从环比的角度分析,今年第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长是1.3%。总体来看从2020年第四季度以后,环比增长有所波动、整体呈下降趋势,反映了经济仍然受疫情冲击的影响。
- 消费方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去年3月达到高点,在此之后逐步下滑。
- 投资方面,2021年投资累计增长是逐月下滑的,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各地区加大了稳投资,因此今年2月份的投资增长恢复到了12.2%的较正常水平。
- 房地产呈下滑态势。房地产占GDP大概7%左右,自去年第三季度起出现负增长以来,可能成为拖累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 进出口方面,2021年进出口增长20.9%。今年2、3月份进出口开始恢复到常态,增速基本保持10%左右,但进口滑落为负增长。3月份随着俄乌冲突,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涨,而大宗商品和初级产品占中国进口产品比例相当高,因此这一期间相应减少进口量避免风险。
- 在供给侧,去年在拉闸限电和缺煤缺电的背景下,工业增长跌到了谷底,电力短缺对制造业的制约到10月份以后基本解除,工业小幅恢复。今年3月由于疫情冲击有所回落。由于产业链的影响主要在4月体现,下滑幅度可能更大。以季度为单位,去年第三季度以后,制造业和工业增幅大幅度下滑。今年第一季度工业和制造业的增幅明显比去年第三、四季度要快。
- 服务业方面,今年前两个月恢复到4.2%,3月份以后由于受疫情影响,迅速滑落到了-0.9%。
- 大宗商品价格去年以来一直处于逐月上涨的态势,今年3月份以后,工业的生产和购进价格缓慢下降,但是能源价格、燃料动力价格受到俄乌冲突影响,进一步呈现上升的态势。
-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下一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全国城镇失业率调查显示,25-59岁人口失业率约为5%,相对较低;16-24岁的青年失业率呈上升趋势,今年以来1、2月持续上升至16%。
- 在疫情及其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下,企业的预期收益转弱,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今年3月跌破了荣枯线到49.5%;非制造业跌至48.2%。
短期经济下行并未改变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总的来看今年经济平稳运行面临新的挑战,从前述数据来看,第一季度的三个月表现为两个不同的阶段,1、2月份在往上走,3月份往下跌。第一季度4.8%的增长不及预期的5.5%,而在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实现全年目标的难度显得更大。
缺柜、缺芯片、缺工这些“三缺”问题仍然存在。制造业开工不足,缺工问题暂时不太突出,但是之前的相关调查反映制造业、尤其是出口方面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仍在加剧,体现为需求疲弱,造成成本向下游转移不畅。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今年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另外,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也对金融、资本市场带来波动。
疫情冲击是第一季度短期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但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国内市场,庞大而且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充分的政策空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智慧经验和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带领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平稳的发展,力争在今年实现5.5%的增长目标。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问题的四大政策建议
针对现在的经济运行问题,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见效快的政策措施,以保持稳增长。
首先,疫情反弹是当前影响经济的最大制约,而人流、物流等要素的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当下必须加强更加科学的精准防疫,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防疫措施对人流、物流的限制,以尽可能小的经济代价控制住疫情,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积极扩大消费。从长期来看,居民消费是需求侧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短板。这次疫情的突如其来使本来就比较脆弱的消费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应对疫情受困、收入减少的群体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针对目前应扩大投资还是扩大消费的争议,相对于扩大投资,当前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来得更快,扩大消费实质上更是救助企业,配合为企业减税、减息、减负等必要措施,将有利于帮助企业克服生产经营困难。同时还应通过改革来扩大消费,例如:国常会提出在汽车限购的城市逐步增加增量指标;对一些限制消费、限房限车的政策可以作出改进;还可以通过增加落户指标等措施扩大消费。
第三,着力稳定房地产市场。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证、租购并举,加快研究制定综合性、一揽子房地产的政策,明确房地产新制度、新模式的方向,明确相关政策措施,给房地产企业和居民提供可靠的预期。
最后,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经济思想、特别是新发展理念,按照习总书记关于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的思想、原则,完善多元目标下的经济制度治理思路及其方式方法,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调整措施,把握收缩性政策出台的时期、力度和效果,对重大政策的出台进行综合影响评估,涉企政策要听取企业的意见,对企业的监管要给企业整改的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