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COP24观察 | 即将周岁的全国碳市场 如何稳步前行?

发布于 2018-12-13
 356    0 

2018年12月10日是第二十四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4)第二周高级别磋商的第一天,这一天“中国角”的第一场边会活动就选定了“碳市场”这一主题。此次边会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世界银行、国际能源署、亚洲开发银行、能源基金会等联合主办。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认为:“这显示了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对碳市场的关注”。这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上连续第八次举办碳市场边会,是中国碳市场从试点到全国碳市场建立走过的第八个年。与此同时,中国全国碳市场启动也即将迎来一周年。

image001.png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 解振华 |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

作为多次参与中国角碳市场边会的与会人员,笔者通过与各方嘉宾的交流,愈发感觉到碳市场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上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广泛的共鸣,各方对于中国碳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作用也更加明晰。

从气候变化态势上来说,2018年是形势严峻的一年。“全球各地纷现的极端气候事件和权威科学家的碳排放趋势报告都在提醒我们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后果”,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法提赫•比罗尔博士在他的致辞中语气凝重,“然而这种急迫性和紧要性并未反映在排放趋势上”。IEA最新的数据显示,此前五年发达国家曾经呈现的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的态势,在今年发生了扭转:其排放在2018年不降反升。尽管碳排放只是增长了5%,但态势还是令人担忧。


国际能源署署长 法提赫•比罗尔博士 | 图片来源:对话2049

在这种背景下,与会领导和专家对碳市场可以发挥的减排作用给予了厚望。世界银行副行长劳拉•塔克引用了世行最新的碳定价报告:到2018年,已经有51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或即将启动碳定价政策,覆盖了全球2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碳市场和其他碳定价政策是这些国家和地区采用的重要减排措施。


世界银行副行长劳拉•塔克 | 图片来源:北京环境交易所公众号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关于中国碳市场进展和未来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全国碳市场建设的进展,也进一步印证大家对中国碳市场的信心。碳市场的根本法律基础——《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经历了多次研讨修改后,正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推进。这一上位法之外的配套法规制度也将伴随着暂行条例的出台而陆续推出。同时,碳市场体系运行的重要支柱——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持续推进中,从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直报系统,到配额登记系统,都将在全国碳市场上线运转之前就位。碳市场各个重要环节和设计都在陆续落实。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李高 | 图片来源:北京环境交易所公众号

作为碳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单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也介绍了他们一直以来在建设直报系统以及能力培训等方面的工作。除了碳市场本身的建设与进展外,边会还就碳市场与其他节能减排政策的连接展开了讨论。碳市场并不是一项独立于其他节能减排政策的工具。清华大学何建坤教授也指出,碳市场这一市场机制的创新还体现在“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来取代、改进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式”。针对国内在讨论的其他环境权益相关交易,如电力行业的“绿证”和节能量交易等,何建坤和徐华清都认为可以以二氧化碳交易整合或引领其他环境权益相关的交易。我们相信,这种顶层设计方案可以更好地实现对节能减排多种政策的整合,避免政出多门,也可以更简化企业的履约流程、降低履约成本。


其他与会嘉宾发言分享 | 图片来源:北京环境交易所公众号

在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边会现场谈论中国碳市场,不可避免的要谈到其国际影响。中国碳市场有强烈的、正面的“溢出效应”。中国全国碳市场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碳市场,它的成功会加强其他国际地区建立推进碳市场的信心,其经验乃至教训也可以为其他国家地区提供借鉴。笔者认为,在全国碳市场设计过程中主动适应全球碳排放MRV(监测、报告、核证)体系建设和透明度要求,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公信力和竞争力;同时,虽然还没有切实的计划来建立区域碳市场的连接,但从技术和交流角度已经有多方在进行探讨,特别是亚洲和中日韩之间碳市场的合作,也为未来可以推进的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了讨论基础。

碳市场是一项如此“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和运行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场专家分享了全球各地碳市场建设的经验,欧盟、加州等已有的碳市场都证实:一个成熟的能够释放长期有效减排信号的碳市场,必然要经历若干个阶段的改进和完善。笔者认为,在关注国家碳市场建设进展快慢的同时,也要关注正式上线后如何及时捕捉碳市场运行的数据和信息,对碳市场的设计和运行进行评估;并且建立一个公开的机制,在充分同利益相关方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碳市场的改革。这种机制将可以更好的让市场参与者建立信息,通过预先释放中长期价格信号,倒逼企业尽快采取减排技术和手段。

Search Blogs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