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周年 | 扎根地方低碳实践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今天,占全球碳排放超过80%的近150个国家已经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省、州、市等地方层面的务实行动,是落实这些目标的保证。
在地方开展系统的低碳转型探索,促进可持续的繁荣发展,一直是能源基金会和各方合作伙伴的工作方向,在中国奔向“双碳”未来的过程中,这样的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力支持试点 助力地方减碳实践
2009年,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议程的重点议题。然而,如何确定低碳转型的优先目标、战略和政策,调动全社会力量促进低碳发展,还有诸多问题亟待明确。从地方试点切入,是通过创新探索为全国性低碳政策的出台积累经验的有效方式。
在此情况下,能源基金会启动了对于地方低碳转型试点的支持。
2010年2月,能源基金会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研究与试点项目”,为广东、南昌、湖北、重庆、保定五个省市低碳转型试点方案的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支撑。2010年7月,中国发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第一批五省八市十三个低碳试点。能源基金会与合作团队参与了全部低碳试点地区实施方案的研究,其中关于低碳试点目标、重点领域、保障措施、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安排等重点问题的分析建议反映到相关试点地区的政策和措施中。
与此同时,碳排放交易逐渐受到领域各界的关注。2011年10月,中国明确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能源基金会和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其中,支持了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在内的四个试点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前期研究准备工作,如管理办法分析、排放数据核算报告方法和配额拍卖制度研究等。同时,为了在碳交易试点中更好地吸收国际经验,能源基金会同时组织中国碳交易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与国际同行开展了广泛交流,包括系列性的研讨会、培训学习等。这些工作为四个试点能够在两年时间内开启碳排放权交易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也为全国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根同源,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2015年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二者应协同治理。城市是开展协同治理的重要平台,如何在城市层面率先打通部门之间的界限、提出协同目标和实现路径,成为关键的一环。
2018年,基金会和研究团队与深圳市达成共识,在深圳率先开展空气质量达标和碳排放达峰的“双达”路径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发现:需求管理类和结构调整类措施具有较强的协同减排效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跨区域协同治理效果明显。研究还发现,协同治理不仅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样会推动产业的低碳转型并带来新的可持续发展机遇。这些分析建议对于深圳的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有效地回应了“空气治理和减碳工作影响经济发展”的质疑,为国家层面制定空气质量改善、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相协同的政策措施起到了积极的支持。此外,项目团队还开发了《“三达”行动指南与深圳经验》手册,为其他城市实现气候、环境与发展的多赢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参考。
扎根地方工作 系统性支持低碳可持续发展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地方省市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转型政策和方案,其先行先试的经验教训也能为国家层面政策措施的出台提供参考。
“2020年开始,能源基金会将助力地方低碳转型作为机构重点方向之一,开始了系统性的战略思考和实践,这其中,加强针对性和系统整合性成为工作的关键。”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表示。
基金会通过总结地方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禀赋及经济发展情况,将各省市归纳为五个类别: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都不丰富的经济发达的地区、拥有丰富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化石能源缺乏但可再生能源丰富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化石能源丰富但可再生能源缺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有潜力率先实现零排放的地区。在此基础上,遴选出最具潜力的省市,因地制宜地支持其在顶层设计、行动计划、行业路径和配套措施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基金会整合各业务部门优势,联合多领域的合作伙伴,从能源、工业、空气治理、交通、城市、金融、国际合作、传播等多元角度综合助力地方转型发展。
广东
广东是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都不丰富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2020年10月起,基金会与13家伙伴机构合作,为广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1+N”政策体系的开发制定提供系统性研究分析,其中包括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相关前期研究;节能增效挖潜、低碳新基建和技术创新等关键问题和重点措施分析;交通、建筑、工业、能源等重点行业部门低碳发展路径探索;以及绿色金融和市场机制研究和相关的试点示范等。
一系列的分析建议为广东政府部门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推动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理论支撑。作为绿色低碳转型的先行者,广东的系统探索和实践,也将为其他省市和国家层面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苏州市
苏州市同样是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不丰富的经济发达城市。2021年,能源基金会助力苏州探索低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路径和创新模式。通过与当地政府、研究机构、行业等多领域的深入沟通,基金会确定了在苏州工作的重点方向,包括苏州(双碳)目标路径探索、可再生能源结构转换、工业能效提升和负碳技术应用、绿色零碳建筑与低碳城市、交通体系低碳化、空气质量协同管理、低碳投融资创新模式和传播等。
目前,各方已合作开展了20余个研究项目,产生了良好的合作效果。例如,为苏州市和相城区(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和支撑,支持苏州高铁新城成为首批江苏省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试点,通过对储能和虚拟电厂的研究分析支持苏州在2024年夏天实现平稳的迎峰度夏。苏州低碳转型的案例也为全球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
内蒙古
内蒙古是拥有丰富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代表。2021 年以来,能源基金会与国家及地方智库通力合作,加入到系统支持内蒙古探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的行列中。
一方面,通过系统研究分析为自治区“双碳”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科学参考;另一方面,梳理风光氢储等低碳技术和产品在内蒙古的发展现状、潜力及激励政策,以助力其新能源技术发展以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与此同时,还广泛组织政府部门、重点行业企业代表,针对等多个绿色转型重点话题进行交流学习,促进其政策理解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总计培训5000余人次。在各相关方的的持续努力下,2024年上半年,内蒙古GDP 增速6.2%,领跑全国,其中新能源产业投资对全区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9%,并实现了能耗“双控”指标从倒数到领先,成为该类型城市低碳与可持续增长协同发展的良好案例。
临汾
临汾是化石能源丰富但可再生能源缺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代表。2023 年,能源基金会联合政府和大学研究团队打造多方合作模式,帮助临汾探索减污降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协同路径。
从总体战略方案、四大重点领域减排措施,到环境管理制度创新、重点项目投融资、传播交流等重点领域,基金会和合作伙伴期待通过一揽子的系统整合研究和试点,致力于帮助临汾市跳出空气质量水平排名倒数的城市名单,转变城市经济发展对高化石能源消耗的依赖。研究特别为临汾多个领域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包括氢能、精品钢、新能源重卡、现代物流、绿色文旅等,在实践中探索低碳转型带来的协同增长潜力。
海南
海南是有潜力率先实现零排放地区的代表。2018年能源基金会将支持海南实现零排放交通和世界级空气质量作为重点目标,并尝试更加系统、整合地支持海南在零排放转型方面的实践。2023年,基金会开发了海南面向2050年净零排放的转型战略,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这一战略的引导下,基金会联合各方合作伙伴,围绕打造绿色低碳新动能、创建零碳电力的清洁能源岛、制定终端部门的非电综合解决方案、实现对标WHO的世界级空气质量、加强保障措施和能力建设及传播这五大重点领域,开展研究、试点、国内外交流等一揽子工作,为海南迈向碳中和提供全面支持。
地方低碳转型进程对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023年,基金会已在中国27个地区、省、市开展合作项目,期待凝聚各方合作伙伴的智慧和力量,为各个地区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扎实系统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为中国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更多优秀的地方经验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