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

25周年 | 放眼未来 探路中国碳中和愿景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次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开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三十多年过去了,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已从应者寥寥变为全球家喻户晓的共同行动;在中国,推进“双碳”目标的达成更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和发展方向。

“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是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紧迫性认知的提高和对低碳发展的坚定信心,而信心的来源很大程度上基于对未来转型目标、方向、前景的明确和乐观。”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说道,“能源基金会从进入中国以来,始终与研究伙伴们一起,致力于用更加长远的视角,科学地向领域展现中国中长期低碳发展的可行路径和可实现的景象,助力中国有信心和能力走向气候、能源、环境、经济‘多赢’的美好未来。”

面向2020推动“节能优先”成为战略方向

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并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发展目标。而与之相对的是,经济增长需要很高的能耗来支撑,这使得能源消费井喷,二氧化碳排放激增。面对2020年经济发展目标,中国的能源发展如何更加可持续?这成为摆在研究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desc

彼时,能源基金会刚进入中国不久,探索可持续的能源发展策略成为重要的方向之一。2003,年基金会与专家团队共同完成了《2020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综合研究报告。这是领域内首个着眼中长期发展、利用情景研究的方式开展的报告,它立足基准、综合能源措施、强化节能政策三种情景,对于2020年低碳转型的目标以及政策、技术解决方案等进行模拟和预测,引发了业内对中长期低碳转型战略和路径的深度思考;与此同时,报告中所使用的能源系统分析工具和情景模拟分析方法也受到了研究机构的重视,助力领域内中长期研究方法的丰富拓展。特别是,该报告提出在未来20年实行“节能优先”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建议和一系列配套措施分析,受到政府、学界、企业等多方肯定,也引发了学界对于节能潜力、技术、保障措施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并逐步形成共识。在领域各方的持续推动下,“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纳入“能耗强度下降20%”的强制性约束指标,节能作为重要的国家目标,贯穿到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了节能的突出战略地位。这为中国的节能和减排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020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报告封面

放眼2050探索分阶段低碳转型可行路径

节能指标和一系列措施帮助中国大幅降低了单位GDP的能耗水平,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态势强劲,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依旧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6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与此同时,国际上,随着时间推移,全球行动实现控制温升目标的机会窗口期变得非常紧迫,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排的长期目标成为国际气候治理热议的话题。国际社会聚焦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期望各国能够达成一个支持人类可持续发展永续的新协定,提出更具雄心的长期减排目标并加速气候行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面对自身发展的瓶颈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也迫切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低碳转型之路。


《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 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报告封面

 

2007年,能源基金会与10余家权威研究机构一起,启动了中国首个面向2050中长期发展的能源和碳排放战略的综合研究,综合考虑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发展的目标和措施,为其未来40年的低碳转型方向和路径提供科学的分析和支撑。从2010年起,以每10年为单位展开阶段性路径分析,该研究详细提出了在选择、应用不同技术和不同政策的情况下,实现低碳经济情景的主要途径和路线图。报告首次探讨了中国在2030左右碳排放达峰的可行性,并提出2020年低碳经济情景下可实现的减排目标和相应的解决方案,引发了中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也帮助相关各方厘清了减排方向并增强了信心。

2009年12月18日,该报告发布后不久,中国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缔约方大会领导人会议上正式提出了2020年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实现比2005年下降40%-45%,并首次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行动按下了加速键。

聚焦能源战略重塑 为中国能源革命提供“双赢”视角

过去三十多年,化石能源发展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推动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也带来巨大资源环境代价,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推动能源发展加快转型,是破解资源环境矛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2012年,中国逐渐涌起一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思潮,开启了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增长的重大转型,这对于全球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中国能源革命的开展,2013年,能源基金会联合国内外多个权威研究机构,启动了“重塑中国能源”课题研究,重点提出到2050年,通过切实可行地降低能源需求、尽可能高效满足剩余需求、将需求电气化、使用可再生或低碳能源四个方面的工作,推动中国的重塑能源变革,以实现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最大化,改善能源安全和环境质量。研究发现,这些转变将帮助中国在2050年能源生产力大幅提高7倍,碳生产力提高12倍。此外,推进能源重塑还具有很强的经济可行性,例如,实施该战略需要前期投资46万亿元人民币,但总能源成本将节约68万亿元人民币。这些深入的分析和发现突出强调了“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可实现双赢”的思路,为当时社会各界热议的“低碳与发展关系”话题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这一理念也拓宽了中国政策制定者和中外研究机构的思路,增强了各方对于持续推动能源革命的信心,为中国提供了一条通往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的路径选择。


《重塑能源:中国 面向2050年能源消费和生产革命路线图研究》报告封面

助力“双碳”目标 探索低碳与可持续发展协同之道

2015年《巴黎协定》提请各国在2020年前提交21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及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随着1.5度温升目标的临界点的不断逼近,气候风险问题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世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能源安全成为各国高度重视的焦点。贸易保护摩擦增多,大国技术竞争日益激烈,全球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加速探索一条气候、环境、能源与发展相协同的发展路径,以应对日益紧迫的多元挑战。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局面,2018年,基金会着手组建中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综合工作组,集合基金会和各方伙伴的优势资源,以战略性的长远研究和分析,探索一条符合中国特点的气候、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多赢”的解决之道。2019年,该工作组与24家研究机构共同启动了“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综合研究”。该研究由18个子课题组成,针对中国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巴黎协定》的温控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政策和能源等宏观发展趋势与需求开展分析。研究发现:2030年前中国可努力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能源低碳化变革和转型发展的速度和力度,为2060年前可能实现全部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即碳中和)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报告还分析得出碳中和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空气质量改善等多方面的“共赢”,例如绿色低碳转型可以带动巨大的投资规模——实现温升1.5摄氏度目标,到2050年需新增绿色投资约138万亿元。中国相关政府部门对该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这将为2035年中国自主贡献目标更新以及制定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等重大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撑。次年9月,中国提出了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成为引领中国未来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框架,也为全球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中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综合工作组系列报告封面简摘

根据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要求,各国需在2025年提交的面向2035年的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在这一背景下,2021年,能源基金会与国内二十余家机构联合成立“碳中和背景下中国2035年和中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平台,由21个专项课题组成。研究为工业、电力、建筑、交通、农林、能源等关键部门,以及民航、水运、铁路、道路等主要行业面向2035年和2060年的排放路径与减排措施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并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方向提出整体目标和路径建议。与此同时,报告还针对截至2060年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以及可再生能源就业进行了预测,以碳中和为目标的转型路径将拉动215-248万亿元的投资,约占同期累计GDP的2%;能源系统转型将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可再生能源产业单位产能就业人数是传统能源产业的1.5到3倍。这一系列分析结果对于中国相关政策的制定起到了积极的参考,特别是截至2035年的阶段性减排路径分析为领域各方对于NDC的探讨提供了科学的支撑。

碳中和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驱动力。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显示,至2050年达成净零排放的关键技术中,有半数在当下尚处于示范或原型阶段。为有效遏制全球变暖,各国需加速清洁能源技术的部署与研发,推动其成为能源与气候政策的核心。2022年,能源基金会与合作伙伴一起,邀请多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参与“中国碳中和技术展望”合作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勾勒中国迈向碳中和的技术路径与发展蓝图,聚焦风光、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封存等相关技术,以及交通、工业、新型电力系统、甲烷等关键领域的碳中和技术创新、工程规划、行业发展路径等前沿议题。与此同时,各方伙伴还合作举办“碳中和技术系列论坛”,邀请各领域专家、行业企业等共同探讨低碳技术最新动态,促进技术创新与政策的融合,为碳中和技术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分析和多元的建议,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加速清洁转型。

“面向碳中和的未来,能源基金会将继续与各方伙伴紧密合作,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助力中国探索一条气候、环境、社会与可持续发展‘多赢’的长期碳中和发展路径, 这一路径将与全球实现2°C/1.5°C目标的努力相一致,为创造中国和世界可持续繁荣与碳中和的新增长模式奠定基础。”傅莎表示。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