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25周年|邹骥:在前所未有的时代 共创可持续繁荣未来

邹骥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

25岁,是一个充满锐气、创造力旺盛、思想日臻成熟、乐于迎接挑战的年龄,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想象力的年龄。2024年,能源基金会迎来了美好的25岁。回望过去的成长之路,我们有骄傲、有感恩;展望未来的发展之路,我们充满憧憬和期待。

从1999年来到中国,能源基金会便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能效提升。20余年前,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倡导可再生能源立法,为法律的出台提供了最初期的研究和能力建设支持;15年前,我们和领域同仁一起,深度参与了中国主要行业百项能效标准的创建与更新,以及万家企业节能增效行动的开展;10余年前,我们发起推进新能源汽车的讨论,成为最早在中国倡导新能源车的国际机构之一;5年前,我们与20多家机构一道,率先支持中国在制定本世纪中叶前后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发展战略方面的国际合作,并迎来了中国2020年“双碳”目标的重大决策。

今天,中国在可再生能源、能效和电动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中流砥柱。能源基金会为能够跻身这场伟大的变革而深感自豪和欣慰。一路走来,伴随着中国可持续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发展历程,我们也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和能力,与中外众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成长——从25年前捐资几百万美元、不到10人规模的可持续能源项目,成长为今天年筹资约1亿美元、人员近80人、在气候能源领域拥有广泛业务范围的独立专业基金会。能源基金会的成长,正体现了全球在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有着旺盛的国际合作需求和动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汹涌而至,与全球化浪潮一起极大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打破了世界政治、经济、能源战略格局的传统平衡。在地缘冲突不断、大国竞争乃至对抗或将重塑历史周期之时,气候变化危机也加速恶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日益严峻的威胁。在这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面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共同挑战,人类需要排除纷争,携手合作,共同探索一条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之路。这就意味着需要重新构建全球以及国别治理体系和发展模式,使其更好地激发和促进科技及产业革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强大的助推力。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体现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而碳中和则是这场变革的核心标志。“碳中和带来的范式变更将持续驱动科学技术、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这是我们与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约瑟夫·斯蒂格里茨和朱民教授等世界权威经济学家们对未来做出的共同论断。

如今,占全球碳排放超过80%的149个国家已经提出了碳中和目标。这给应对不断加剧的气候危机带来了曙光。中国在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碳排放国的规模,开启了一场系统性的变革,这将会对全球气候目标的实现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源基金会作为在中国能源、气候和环境领域深耕25年的国际慈善机构,能够置身于这场时代变革的洪流中,与领域伙伴携手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共同为中国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新的活力和前景,何其有幸!

在奔赴碳中和目标的变革中,能源转型注定是主战场。立足中国和世界的能源资源、技术及产业现状,我们发现在国民经济的几乎所有部门,其技术更新、产业项目开发与投融资安排、促成环境的塑造、体制机制的改革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广泛的变革机遇。在实现碳中和转型的科学路径上,我们应向节能和提高能效要答案,向电力系统的深度低碳化要答案,向终端用能部门的电气化要答案,向高温及特定燃料零碳替代要答案,向碳汇等负排放技术要答案,向削减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要答案。这是一场由学术界先导、政府决策、企业家创新、产业界在投资贸易领域进取、公众全面参与汇集而成的深刻而广泛的社会经济变革,涉及理念、范式、技术、金融、治理的全面变革。在历时三、四十年的过程中,它将彻底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也将经历增长动能的转换和发展范式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能源基金会将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做出新的贡献。

能源基金会最大的幸运,就是与众多有远见、有能力、有热忱、志同道合的伙伴机构携手同行。25年,4000多个项目、近千家合作单位,走过的每一步都凝聚着领域的集体智慧。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正因如此,保持信任和齐心协力才弥足珍贵。我为能源基金会与合作伙伴们共同浇灌产生的丰硕成果感到骄傲。

——在一起,我们共同探索领域重点、前沿课题,开展科学、客观、中立的研究分析和试点工作。正如今天,我们和学者、头部企业和地方政府跨界合作,共同聚焦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力图把电源、电网、储能、终端用能电气化以及相应商业模式和政策施力点的选取统筹考虑,寻求将供给侧和需求侧融于一体的综合绿电拓展解决方案。

——在一起,我们促进对话和交流,加强互信和互通,推动更具雄心的气候目标的实现。无论是组织全球经济学家对话,还是支持中美气候能源专家开展落实“阳光之乡”声明的交流,促进中欧以及中国和东南亚相关机构间的互鉴,或是引导投资者与优秀项目概念的对接,我们相信,沟通、合作、共赢是实现能源转型和气候目标之路的永恒主题。

谈到未来,我们从不缺乏想象:清洁、绿色、安全、富足、包容。我们相信,这样的世界,只有合作与坚持才能实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25岁,正青春盛年,能源基金会愿持续秉持着慈善公益和科学精神,与各界同仁继续携手,热情、务实、笃定地持续前行!

未来,能更好。

搜索
 
×

Share to Wechat Moments

二维码加载失败...